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南京老门东发现打卡城市文化的“N”种方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7:10:00    

4月27日傍晚,南京市“读城”行动的沉浸式发布在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开启,一场大众参与的城市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老门东

从老门东牌坊处进入,“读城”行动装置仿若一本打开的立体书,成为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打卡点。“立体书”上“建筑、地名、老字号”三个关键词,就像三个章节标题,等着大家去细细品读。不远处,一座“读城”报亭,散发着油墨清香。《金陵晚报》“读城”专栏已经开设十年,十年间的报纸在此陈列,带着读者走进“有故事的房子”“繁华深处的街巷”“南京老字号”……构成一部“纸上城市编年史”。报亭里,南京“读城”行动主题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南京“读城”行动的介绍展板,更是吸引着大众目光——“地名寻根、建筑活化、老字号焕新”三维叙事体系,将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城市文化共同体。

游客打卡

老门东紧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明城墙,承载着丰富的地名故事和老字号记忆。“在这里,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名为‘剪子巷’。”“读城”推荐官李思婵担任“导游”,讲述着老门东的故事。相传,明初时期,这里是存放箭镞的军械库,原名“箭子巷”,后来口口相传就变成了“剪子巷”。而与之垂直相交的就是箍桶巷,相传,江南富商沈万三在此处聚集了许多手艺精湛的箍桶匠,制作各种盆桶,供各地销售,箍桶巷因而得名。一旁,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年轻演员带来的南京白局演出,将一个个南京老地名娓娓道来。

南京白局演出

继续往里走,冠生园、桃源村、绿柳居、小苏州……在被称为“南京味道小吃街”的三条营街巷,竟藏着13家老字号企业。“今年年底,我们还将在太平南路打造一家全新的针对年轻人的线下体验店,推出更适合游客的南京伴手礼,未来还会与博物馆合作,开发更多联名产品,讲好‘老字号的新故事’。”南京冠生园执行董事许亮说。

“我要带大家穿越回明朝的南京城,探访一个隐藏在老街巷里的‘国家级秘密’,朱元璋亲手打造的‘明朝工业园’——金陵十八坊。”自媒体博主“金陵灵不灵”的讲述,带大家重回600多年前的颜料坊、织锦坊、折扇坊、钦化坊……而南京绒花、南京剪纸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展示,更是吸引力十足。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展示

朝天宫、中华门、南京长江大桥……南京许多老建筑、老地名和老字号,在老门东以墙绘的形式亮相。墙绘前,拉萨路小学学生表演的“读城”小剧,展示着南京“读城”的多元主体和N种方式。全民参与,市民游客和社会各方力量都可以加入,南京“读城”行动邀约八方来客,共绘千年文脉的当代长卷。

“读城”墙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