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们会在二手平台
预定酒店服务吗?
是不是也感到好奇
难道服务也能“二手转卖”吗?
最近,有女士就在“闲鱼”上
低价预订了一家星级酒店的
游泳健身券
没想到最终让她洋相百出
律师更是提醒
此举或涉不当得利
万一游泳过程中发生意外或物损
恐怕也很难向酒店追责
记者通过闲鱼搜索
发现所谓"非实名"游泳券代订
上海上百家酒店都被罗列其中
并且价格低廉
有的商品页面声称,买家只要提供"人数、性别、入场时间"就能预订匹配的入场身份,还强调了"入场要提前记住房号和假身份"、"不要背包"等冒名顶替的技巧。
可见,灰色产业链的确存在,而且卖家似乎熟门熟路。另一方面,泄露出来的酒店住客信息真假参半,到底哪些酒店能预约,也得看商家当天的推荐。
记者尝试购买
静安瑞吉酒店的"非实名"入场服务
取得一组住客身份后与前台核对
结果发现房号和名字完全对不上
另一卖家提供的
黄浦区新天地安达仕酒店的住客信息
则是真实准确的
那么
住客信息到底从什么渠道泄露的?
在记者调查中,并没有卖家表示酒店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有的声称是和旅行社建立了合作:由于旅游团的入住行程本就是旅行社组织的,能够实时掌握住客的信息和动向;另一名卖家则表示,自己平时是利用酒店的会员、积分,从事"代订入住"业务,不缺住客信息,游泳券只是赚外快的"副产品"。
事实上,为了便利客户,星级酒店设施的入场管理往往不严,而冒名"灰产" 在业内也几乎是公开秘密。有工作人员直言“假住客”不难分辨,之所以不管,只是忙碌之中不想管。不少卖家也是看准这点,才能以极低的成本浑水摸鱼。
由此看来
要压缩相关"灰产"的生存空间
还得酒店方面主动治理
严把身份审核关
同时专家也提醒
冒名"入场"本身有法律风险
消费者贪小便宜
可能会得不偿失
律师同时指出,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酒店客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无论这些信息从哪个渠道流出,违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一般来说,出售500条以上住宿信息即可构成犯罪,即便不足500条也可能受到治安处罚。“
律师建议
酒店方面可以对进入健身中心
或者游泳池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核对
堵住违法犯罪分子
通过他人信息牟利的可乘之机
坊友们在网上
买过这种“低价入场券”吗?
踩过坑吗?
欢迎留言讨论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来源:新闻坊综合自本台《新闻夜线》、上海民生直通车
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