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 济南高新区:“老有所养”变“老有颐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1:4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日讯 晨光透过玻璃洒进房间,92岁的孔奶奶正在床边做着简单的运动,护理员在一旁轻声细语引导鼓励着。这个看似寻常的场景,正演绎着济南高新医养结合的深层变革。

2023年11月,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与济南市中心医院、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孙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协议,探索“医养结合”创新模式,打造“康复保健+就医治疗+健康管理”全周期健康闭环体系,为辖区老年人织密立体化健康保障网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济南高新区通过模式创新成功推动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实现辖区老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转变。

医养结合,照护服务专业又贴心

“李奶奶,这几天气温下降,风也大,得及时增加衣物呀。”“下午咱们要组织歌唱会,您可要一展歌喉啊!”3月27日上午,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走廊里回荡着暖心对话。活动室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悠闲地聊着天。该颐养中心由济南高新东区医院按照“两院一体”模式建设,具备生活照料、中医、康复、保健、护理、认知症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服务能力,于2022年7月投入使用,建设床位300张。

“与其他养老机构相比,我们这里不仅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还提供慢病管理、紧急救治等服务。”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项目负责人许妍妍告诉记者,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孙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可协助颐养中心完成在医院内部全程就医。

在认知症防治照护中心的护理站,墙上贴有老人的照顾注意事项,走廊里放置了益智玩具,休闲区摆放了很多怀旧的老物件……处处都有巧妙用心的小细节。这些都是认知障碍老人们的“干预道具”。据护理人员介绍,有的认知症老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有的记不住回房间的路,护理人员会根据老人特别敏感的字、人物或者喜好,在门口做一个独特的小设计,帮助老人自己找到回房间的路。

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是济南市首家集“防治、筛查、康复、照护”四位一体的专业认知症防治照护中心,截至目前,中心开放2个认知专区,设有二级综合医院、营养膳食餐厅、综合文娱活动中心等,可满足自理型、介助型、介护型及特殊康复等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守护“最美夕阳红”

当前,济南高新区正打造“普惠+高端、活力+失能、固定+旅居”等多元化、产业化良好竞争环境,带动其他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辖区医养中心全覆盖,织密医养结合“安全网”。

3月27日一大早,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与孙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就来到万科·劝学里小区,为老年人体检,指导老年人科学用药,还宣传简单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两家单位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设健康驿站,打造群众“家门口”养老服务方式,让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后一米”。

据济南高新区社会事务部卫生健康管理办公室主任梁雅介绍,济南高新区这张医养结合“安全网”现在不仅涵盖基础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还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心理疏导、营养膳食等全方位的健康照护。通过这张“网”,老年群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破解健康养老难题,构建医养结合新路径

既能养老,又能看病,只是济南高新区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破解“医不能养、养不能医”的难题,既让老年人得到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基本疗养服务,又为其提供全周期、多方位的健康咨询服务。

“天气暖和了一定要加强康复训练,这有利于您恢复肌肉功能。”这是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康复科大夫在颐养中心内查房时发生的一幕。像这样的查房,在济南高新东区颐养中心很常见。

医养结合新模式实现了医疗与养老的无缝衔接,可让老年人得到贴心关怀。该模式不仅可以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家庭压力和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还可以提供健康护理和对老年人持续稳定的照料,充分满足高龄、失能、失智等人群的刚性养老服务需求。该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多‘接地气’的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有质量的幸福晚年。”梁雅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淳于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