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城文艺新坐标:解码“演艺新空间”的传承与创新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55:00    

01.

繁星戏剧村

BEIJINGXICHENG

作为北京市首批授牌的25家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繁星戏剧村以创新的运营模式和多元的文化体验,成为首都文化消费的新亮点。自2009年成立以来,繁星戏剧村深耕戏剧领域,构建起以“中小剧场集群运营”为特色的独特文化生态。

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地标

繁星戏剧村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是由老旧四合院升级改造成的文创园区。繁星戏剧村内有五个小剧场,同时配备了美术馆、戏外书店、多家文化餐饮及特色商业区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繁星戏剧村作为中国首家民营戏剧文化产业园,开创“场制合一”的运营模式,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沉浸式、环境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集群。

繁星戏剧村外景图

沉浸式体验引领观演新风尚

繁星戏剧村不断推陈出新,创排环境式悬疑剧场《朱莉小姐》,上演环境式摩登民国戏剧《今日有囍》等一系列为新空间量身打造的作品,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进一步扩大“演艺新空间集群”的品牌影响力。繁星戏剧村持续上演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悬疑类话剧《一夜一生》、儿童剧《小魔法师》等经典剧目,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

《奋不顾身的爱情》演出后合影

打造“戏剧+”活动新场景

繁星戏剧村打造戏外空间多维文化消费矩阵,融合戏外书店、主题餐厅、雅致茶室以及文化市集,将戏剧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把艺术元素渗透到每一个生活场景中,构建起一个集高端文化体验、深度艺术交流、精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丰富观众文化生活。

繁星戏剧村主题活动

02.

开心麻花A33剧场

BEIJINGXICHENG

作为北京市首批授牌的25家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A33剧场以现代工业风建筑为基底,融合多元业态与创新艺术理念,成为首都文化版图中一颗闪耀新星。

首都核心区里的小剧场

演艺与休闲的文化地标

开心麻花A33剧场位于西城区新华1949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是北京新华印刷厂,建国后长期印制国家重点图书与文件。2014年,旧厂房变身为A33剧场,实现“朴实学霸”向“艺术文青”的转变。剧场有330个伸缩座椅,适合演出话剧、音乐会、脱口秀等。

开心麻花A33剧场远景

优质IP常年驻演

麻式喜剧持续放送

作为开心麻花的首部惊悚爆笑戏剧《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多年以来一直在A33剧场驻场演出。该剧自上演以来已累计演出1632场,观众在剧中不仅能体验到主副双舞台带来的沉浸式感受,还能亲自参与到即兴互动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多结局的剧目,剧情的发展方向由观众来决定,每一次演出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合照

演艺空间灵活多变

演艺+文创、餐饮满足观众需求

A33剧场内部以黑色基调为主,观众席的可伸缩性使得空间灵活多变,能够适应电影放映、美术展览、摄影等功能。新装修的剧场前厅空间风格优雅鲜明,具备售票、衍生品售卖、咖啡、轻餐等功能。

A33剧场活动

后期空间将继续开展《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驻场演出。

03.

正乙祠戏楼

BEIJINGXICHENG

作为北京市首批授牌的25家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正乙祠戏楼以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建筑为载体,将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与戏楼建筑完美结合,铸就一方传承戏曲文化的艺术殿堂。

“会馆有戏”让古戏楼再奏弦音

正乙祠戏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1667年)浙人将其创立为“奉神明,立商约,联乡谊,助游燕”的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正乙祠戏楼落成,占地968.3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制结构的室内剧场,有着“中国戏楼活化石”和“京城最美古戏楼”的双重美誉。

正乙祠戏楼内部

正乙祠戏楼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跨越明、清、民国,直至当今,见证了中国戏曲从“雅部”向“花部”的转型,更经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直至繁盛的整个过程。京剧创始人程长庚、谭鑫培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等相继在此登台演出。

戏音袅袅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正乙祠戏楼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定位,上演多部经典昆曲剧目,兼有京剧、舞剧、音乐会等。其中,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梅兰芳菲》《怜香伴》、舞剧《幻茶谜经》、音乐会《古祠听雪》《高山流水》等演出广受观众好评,也让这座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昆曲《牡丹亭》剧照

昆曲《游园·惊梦》剧照

舞剧《幻茶谜经》剧照

以戏会友传承优秀文化

正乙祠戏楼举办“正乙祠下午茶”昆曲沙龙活动,邀请昆曲演员作为主讲嘉宾,现场表演经典昆曲剧目,并进行昆曲知识的讲解和互动,丰富活动精彩不停。

“正乙祠下午茶”昆曲沙龙活动

04.

鼓楼西剧场

BEIJINGXICHENG

作为北京市首批授牌的25家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鼓楼西剧场位于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集剧场、咖啡厅、樱桃园书店、排练厅于一体。

鼓楼西剧场

城市更新的文化实践典范

鼓楼西剧场原为一座老厂房,经过改造后焕发新生。该剧场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观众席位262座。剧场在空间设计上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限制,采用环境式和氛围式布景,将舞台之外的区域融入剧目叙事中,增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性,营造不一样的观演体验。

鼓楼西剧场朗读会

沉浸式体验引领观演新风尚

鼓楼西剧场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因演出风格独特而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近年来,剧场推出多部打破传统观演模式的剧目,被称为“文艺气息十足的打卡圣地”。鼓楼西剧场推出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以沈从文同名小说为蓝本,通过现场唱演、舞蹈和音乐演奏,将观众带入湘西的山水之间。该剧自2023年首演以来,场场爆满,被誉为“文学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边城》演出剧照

鼓楼西剧场举办“昆曲觅知音”演出周,邀请北方昆曲剧院带来《风筝误》《西厢记·红娘》两部小戏。演出期间,剧场空间被装扮成带有昆曲文化氛围的雅致空间,观众在演出前可以欣赏戏服展览和戏词纱幔,演出中则与演员近距离互动。

音乐舞蹈剧场《500英里》演出剧照

打造“戏剧+”活动新场景

鼓楼西剧场除戏剧演出之外,还定期举办艺术讲座、观众见面会、幕后探秘、剧本围读、剧本演读、文学朗读、艺术工作坊、即兴剧场等活动,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艺术家,了解戏剧背后的故事。

鼓楼西剧场朗读会朗读嘉宾合影

鼓楼西咖啡厅演读会

05.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新空间剧场

BEIJINGXICHENG

作为北京市首批授牌的25家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以下简称“新空间剧场”)以创新的空间运营模式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成为首都文化消费的新亮点。

从闲置空间到演艺新地标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地处西城区天桥南大街9号楼,其中的新空间剧场位于中剧场三层,面积803.27㎡。

该空间以“剧+艺术”为核心定位,分为预演区、互动区、主演区以及文创售卖区,是一家集展、演、商于一体的演艺新空间。它将公共空间转化为演出场地,克服空间和舞美装置上的限制,有力促进了公共空间与观众的互动融合。

新空间剧场外景图

沉浸式体验引领观演新风尚

新空间剧场推出多部打破传统观演模式的沉浸式戏剧。2023年6月,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正式上演,该剧以故宫御猫的视角讲述北京的人文历史,截至目前已演出157场,获得观众及媒体一致好评。

2024年,魔术脱口秀《男巫客厅》在新空间剧场上演。该剧将西洋魔术与老天桥撂地戏法相结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古彩戏法文化的致敬;该剧自2024年5月首演以来,已上演122场,吸引了近8000名观众。

《男巫客厅》剧照

打造“内容创新+场景融合”演艺新业态

新空间剧场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一个融合文化、商业和旅游的综合体。剧场内设有艺术书吧、咖啡厅和文创商店,观众可以在观演前后享受休闲时光。此外,空间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将演出与旅游、展览、商业活动等相结合,通过跨界合作和品牌推广等方式,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为演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下一步,新空间剧场将在文旅融合上进行更多尝试,通过“内容创新+场景融合”,构建新的观剧体验,探索新的互动形式和经营模式。同时,新空间剧场还将联动现有剧场的优质资源,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带动更多人走进新空间剧场。

《男巫客厅》演出前沉浸式互动体验

来源:文旅北京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西城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