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E20环境平台联合中国水网主办的“2024年度(第二十二届)水业企业评选”结果揭晓,合肥水务集团以突出的社会贡献,再度荣获“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称号,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2024年以来,合肥水务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务一体化工作要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全省率先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从单一供水业务转变向涉水全产业链发展,从公用公益类供水保障企业转变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努力构建“原供排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投建管运”涉水产业链运营新模式,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务力量,彰显国企担当。
原水布局多源互济。龙河口引水工程、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相继通水,进一步提高原水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和供水输配调度体系。随着引江济淮工程配套原水设施的建成通水,将逐步形成“淠水东送、江水西引、湖水北上、引江济淮”四水互济的优质水源格局。
供水保障拉高标杆。一是供水水质优国标。建立水质风险预警平台,水质合格率100%,生活饮用水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二是水量充沛再扩容。2025年3月26日九水厂建成通水,日供水量提升至363万立方米。目前五水厂三期、七水厂三期、二水厂和三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等项目正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供水保障能力。三是水压稳健指标优。完善DMA分区计量体系,全市无集中低压区域,管网综合漏损率从2017年的13.55%降至2024年的6.94%。
合肥市第九水厂。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排水运管有力推进。升级供水管网GIS系统,整合雨污水管网信息,建立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排水管网三网一体的信息管控系统,积极搭建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红黄绿灯”工程信息管控平台,将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监督、验收标准与信息系统充分结合,同时做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推广运用,确保排水工程质量可控。成立排水公司,开展市级1530公里排水设施巡查养护工作,为2025年防汛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长岗净水厂中控室。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净水能力不断增加。接管水投公司,承接环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完成长岗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建设,加快推进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10个在建项目,逐步接收存量到期社会化运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站,提升出厂水水质标准。
智慧水务向新发力。一是根据原水水质变化,自动调节制水工艺、智能控制制水流程等,打造全国“一流样板”智慧水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供水质量稳定可靠。二是根据用户需求和管网运行情况,实现智慧调度、稳定供应,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效率,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三是升级供水GIS系统,逐步实现“原供排净”监测“一张网”、系统“一张图”,构建“一屏观全网、一网治全城”智慧水务新模式。试点全市场景应用创新,两个智慧项目入选住建部典型案例。
为民服务提质增效。一是营商服务口碑好。创新推出“视频客服”,实现线上服务“面对面”。全面统筹、科学调度,管网并网和二次泵房清洗基本实现不停水作业,抢修施工多在夜间进行,降低对用户影响。解决群众用水“最后一公里”,全市居民水表出户率达97%,二次供水泵房接管率超99%,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深化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每周六供水服务进社区”“义务听漏”“水厂开放日”等系列活动,现场解答用水难点问题。合肥水务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荣获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三是助力美好乡村建设。践行“千万工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累计接管巢湖、肥西42座乡镇水厂,关停21座,升级改造乡镇供水设施,新站高新区三十头社区通水到户解决用水难题。
信达里公园小区二次供水泵房。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绩效考核激发活力。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市委及市国资委年度考核、集团领导班子经营管理考核、各单位部门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指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层层压实。首次实行KPI考核,通过差异化薪酬激发企业活力,形成浓厚的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比学赶超工作氛围。
2025年,合肥水务集团将立足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新要求和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新机遇,锚定全国水务标杆,加快推进“健康管网行动”涉水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原供排净”一体化运维管控模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持续打造全国“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张晓璇)